(星島)私樓落成量逾2.42萬伙 創20年新高 樓價受壓 施永青料其後會陸續減少

Published by lily on

近年樓價持續回軟之際,去年私樓落成量卻逆市暴增再創新高之餘,更是超標完成。據差估署最新數據顯示,2024年私樓落成量高達24261伙,超出目標約9%,數字更創逾20年新高紀錄;而且去年12月單月5584伙落成亦是創22年單月新高。業界人士指,私樓落成量比預期為多,供應最多的地區樓價或會受壓,認為發展商今年仍以去庫存為主。

據差估署最新《香港物業報告(每月補編)》顯示,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共錄24261伙,對比2023年的13852伙,按年增加10409伙或約75.1%,已超出全年預測落成量目標22267伙,並多出1994伙或9%,最新伙數創自2004年26036伙後的逾20年新高紀錄。

差估署:去年12月落成量達5584伙

近年樓價持續回軟之際,去年私樓落成量卻逆市暴增再創新高之餘,更是超標完成。

若按單位面積劃分,去年落成量仍然以細單位佔最多,當中面積約431方呎以下細單位有10794伙,佔整體約44.5%;其次面積432至752方呎單位錄10705伙,佔比約44.1%;面積753至1075方呎單位約1284伙,佔比約5.3%。

大單位方面,面積1076至1721方呎單位則有913伙,佔比約3.8%;面積1722方呎或以上單位僅有565伙落成,佔約2.3%最少。

值得留意的是,去年12月私人住宅落成量共5584伙,連升4個月之餘,更創自2002年8月6024伙後逾22年以來單月新高紀錄,並佔全年落成量約23%;最新單月數字,對比去年11月的4041伙,按月增加1543伙或約38.2%。

長實營業部首席經理郭子威表示,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較預期多,主要是早年政府賣地成績理想所致,當時批出多幅住宅地;另外,去年賣地成績未如理想,認為未來供應將會有明顯減少,供應在一加一減情況下,相信不會對未來樓價有影響。事實上,去年樓市全面撤辣加上利率開始進入減息周期,現時樓價已經處於相對穩定階段,預料今年樓價有5%窄幅波動。

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說,目前整體市道較差,惟去年私樓落成量比預期為多,當中供應最多的新界區,其樓價或會因此而受壓;另外,由於目前現樓貨尾單位多,發展商今年仍以去庫存為主,開價會各自計數。

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指,落成量於過去8年現「一年破2萬,之後一年跌穿2萬」模式,故預期今年落成量有機會低於2萬。他認為,市場自然會對落成量有一定調整,而且未來數年供應介乎2.7萬至3.7萬,多於現時新盤一年約1.6萬伙吸納量,故對於供應不需太擔心。

利嘉閣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,早年政府積極推地增加供應,雖然一度受疫情及樓市走下坡影響而窒礙落成進度,惟疫情過後2年,落成量亦回復常態,並出現「一窩蜂」大量加快情況,故終在去年底成功追落後,連月大增,推高落成量。而且數字屬滯後落成量,當中單位已預售;另外,在市況不濟,整體供應多但賣得慢,樓價自然較受壓。

施永青:料發展商減價賣樓

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昨回覆本報查詢時指,數字與早前房屋局公布數字相若,認為落成量可以被預測,地皮在甚麼時間售出、將會興建多少伙單位,全都「有數得計」,而且計算方法直接自然,可成為未來樓市新供應的指標。

施永青預期,今年落成量仍可維持約2萬多伙水平,其後會陸續減少,主要原因為過往數年發展商放緩施工進度及政府減少賣地影響。而且2022年及2023年之間,樓市交投轉慢,發展商見賣樓速度追不上施工速度,考慮到建築費用及利息,故會減慢起樓,亦因為當時市況不理想,對增加土地儲備意欲較弱,導致政府以審慎態度推地,成功賣出地皮自然減少。

所以想要長遠保持落成量,最理想方法當然是提高銷量,與發展商利害一致,施永青直言「起樓嘅錢都用咗,當然希望盡快賣出收返錢」,故會繼續減價賣樓。

事實上,去年一手成交量約1.68萬宗,對比2023年的約1.06萬宗已有明顯改善,施永青認為,暫時銷量仍需再上升,例如恢復到2021年水平,才可讓發展商確實對市場建立信心,隨後便會重新加快起樓及進一步增加投地意欲,令幾年後落成量重新回升。

施永青對今年整體樓市趨勢抱正面態度,現時息口仍處於高水平,若年內減息,對發展商在去庫存銷情上,以及買家在入市意欲上都有幫助。此外,美國新上任總統對中國的打壓力度比不少人預期為輕,長遠對本港經濟及樓市發展都屬好消息。

quis id venenatis, adipiscing risus Lorem commodo eleifend luctus ut Nullam